此次在北京

我們用了一整個下午參觀明十三陵

但是只看到包括總神道的其中一小部份而已

站在神道的入口  兩邊整齊的楊柳  煞是好看

原本以為柳樹只長在水邊

沒想到在這裡也可以長的這麼好

那麼  就留下一張合照吧!!

明十三陵1.jpg

< 導遊小王如是說 : >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築群

坐落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下的小盆地

陵區面積約 120 平方公里

明十三陵2.jpg

長陵神功聖德碑亭

追述長陵墓主永樂皇帝朱棣一生的功績

文長 3000 餘字

碑陰  碑側在清代又補刻了清乾隆帝和嘉慶帝的御制詩文

碑亭四隅各立有雕刻精美的白石華表

明十三陵3.jpg

自永樂七年五月 ( 1409 年 )起用 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 歷時 230 多年

共葬有 13 位明朝皇帝  23 位皇后  2 位太子  30 餘名妃嬪  1 位太監

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2003 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各陵中  僅定陵於 1956 年進行了考古發掘

其他陵寢墓室建築均保存完整

目前僅有長  定  昭三陵及神道對外開放

明十三陵4.jpg

華表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標誌性建築形式

華表一般由底座  蟠龍柱  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

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  或稱為望天犼

華表用於放在宮殿  陵墓外的道路兩旁

也稱為神道柱  另有石望柱 表 標 碣等名稱

 

< 導遊小王如是說: >

其上蹲獸的方向是有意義的

面朝內者謂 "望君出"

面朝外者謂 "望君歸"

 

明十三陵的特點在於它第一次體現了中國皇家陵寢建築群的整體性

每一位皇帝的陵墓雖有各自的享殿  明樓  寶城

但陵區之內 長陵神道成為一條貫穿各陵的"總神道" 

共用的石牌坊  石刻群  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佈葬方式

使陵區的建築緊密相聯  形成了一個整體

明十三陵5.jpg

在 13 座陵墓中

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嘉靖帝朱厚熜的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定陵

均是生前所建  規模亦最大

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

崇禎因為是亡國之君  並沒有正式建陵

現時的陵墓是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明十三陵6.jpg

櫺星門:俗稱龍鳳門

在十三陵石像群以北的神路上  是一座漢白玉石牌坊

門南向  三門並排  其間聯以紅色短垣

柱頭的雲板和異獸  構成門上的裝飾

三門額枋中央  都有一顆石琢火珠 又稱火焰牌坊

 

石像生:在十三陵大碑樓至龍鳳門的神路兩側

有石獸 24 座( 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各四,均二臥二立 )

明十三陵7.jpg

 

明十三陵8.jpg

 

'明十三陵9.jpg

明十三陵10.jpg

明十三陵11.jpg

石人 12 座(武臣、文臣、勳臣各四)

明十三陵11.jpg

為明宣德十年( 1435 年)整修長陵  獻陵時雕造

均用整塊巨石雕琢而成

 

牌坊:在十三陵神路最南端

明嘉靖十九年( 1540 年)建  為漢白玉砌成

這座晶瑩光潔的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建築

明十三陵12.jpg

剛走出牌坊

即見一片蘋果園

美女們一聲驚呼  直嚷著要摘蘋果

原來是一片類似台灣的觀光果園

問明了遊戲規則及試吃之後

展開了獵果行動

今兒個算是滿載而歸啦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