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5.12 我們到達聖彼得堡的第二天,一樣習慣早起,約莫 6 點就跑到外頭溜一溜。
< park inn >
走到 Park Inn 的後方就可以看見海,這裡就是芬蘭灣 ( Gulf of Finland ) 畔,離旅館還不到 300 公尺。
< 芬蘭灣畔碼頭 >
< park inn 之側影 >
室外溫度 11℃,走在堤防上,迎著冷冽的寒風,斜斜的朝陽灑在身上,顧著欣賞和拍攝這美麗的景致,倒也忘卻了周遭的寒意。
< 芬蘭灣畔 >
剛剛從一旁小酒館走出來的幾個年輕女孩,刁著香煙帶著酒意,大聲說話大聲的笑,打破了那份清晨的寧靜。她們從我面前走過,卻完全無視我這個膚色不同的遊人存在,看來她們昨晚都泡在酒精裡頭吧!!
< 芬蘭灣畔景致 >
回到 Park Inn 用早餐,餐廳裡客人進進出出,幾乎維持滿座,旅館的生意還真不錯咧!!
在車上,導遊亞娜一路不停的以流利、順暢、風趣的中文介紹本地的天氣、地理、人文和歷史.....
「此地的天氣難以捉摸,有如女人的心情。下不下雨有兩種說法:一是天知道,另一是後天才知道。所以出門一定要帶傘,帶傘可能不下雨,不帶傘肯定下雨!!」亞娜如是說。雖然是說笑,但已經說明此地多變的天氣。
< 聖彼得堡集合式住宅 >
聖彼得堡沒有高山、多雨、濕度大,一年約 70 ~ 90 天是晴天,冬季由 10 月到次年 3 月,低溫平均 -15℃ ~ -23℃,最低曾達 -36℃,涅瓦 ( Neva ) 河及波羅的海均結冰,不過氣溫在 - 20℃ 以上還是照常上班上課的。
聖彼得堡有 5 線地鐵,建構深度達 84 公尺,每一條線都有路段由下穿越涅瓦河或其支流。
< 聖彼得堡_大學堤岸旁美術學院 >
聖彼得堡-- 這個美麗年輕的城市,還不滿三百年的歷史,卻充滿了緊張。這個俄羅斯北方首都的誕生,是中世紀的俄國和近代俄國之交界點,是在御座上的革命者彼得一世在波羅的海邊、涅瓦河岸上奠定的城市,是在很短的時間中按照他自己的計劃建設的,也是俄國通往歐洲所開的窗口,對歐洲國家而言是進入俄國的大門。在俄國變成歐洲或者世界偉大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當中,聖彼得堡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 大學堤岸_美術學院前人面獅身像 >
彼得一世當時希望這個城市能當作歐洲城市的標準,由幾乎自全歐洲請來的設計師、畫家、工匠、商人、海員參與建設工程。於是聖彼得堡急速的吸引西方文化及城市建設的傳統和經驗,造成了這個都市- - 歐洲式的城市確有俄羅斯特色與風格的現象。
< 涅瓦河畔聖以薩大教堂 >
聖彼得堡是在好幾萬工人白骨上堆築起來的城市,也經歷過幾場重大的歷史悲劇 – 皇宮裡的變革、十二月黨的起義、1905 年血腥的星期日、動搖世界的 1917 年二月和十月革命、20 世紀三十年代的大恐怖和共產帝國瓦解。
聖彼得堡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很多的神話傳說都講述這個城市,許多詩歌、散文、繪畫也頌揚這個城市,相對於俄國古老的首都基輔和莫斯科就沒有那麼的豐富了。
< 涅瓦河畔 >
涅瓦河可以說是聖彼得堡的主要馬路,從源頭拉多加湖流向波羅的海芬蘭灣河口,全長約 74 公里,其中有 30 公里在市內,沿途分出許多的支流,因而也分割成了許多的小島。
< 涅瓦河畔遊艇 >
在後來的都市化過程改變了自然的景觀,帶有堤岸的運河、花園、噴泉改善了環境,使得平原市容變美。這種變化也影響到了聖彼得堡的周邊,城外的夏宮、莊園、別墅、農莊、小的城市以及芬蘭灣兩邊的區域。
< 冬宮 >
面貌雄偉和高雅的建築景觀,多層次的風景,多樣多面,不同時代的風格,在在都給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