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宮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隱士廬博物館),是一座三層樓房,是 18 世紀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
座落於涅瓦河邊,聖彼得堡的最中心,是建築師拉斯特列力按照彼得一世的女兒--伊利塔維達彼得洛夫娜女皇的要求於1754~1762年間建造的,150多年來都是俄羅斯帝王主要的行宮。
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建築師拉斯特列力是義大利人,16歲時跟隨父親來到涅瓦河邊,成為建築師後,逐漸在聖彼得堡和周邊的建設中展現出他的才華,而冬宮是他在俄羅斯巴洛克風格建築中的頂尖作品之一。
冬宮內部的裝飾,除極少部分之外,都沒能保留當初的原貌,因為1837年的一場大火幾乎焚燬了一切。為了避免災難再次發生,在往後宮殿的重建過程中力求不使用易燃的木質建材,原本木製的建築換成了磚造,木質的天花板和樓板也改成了金屬材料。
大使 (也叫做〝約旦〞) 正門階梯,1762年由拉斯特列力所建,1837年大火之後由斯塔索夫修復,由此開始了外國大使的接見。
這個樓梯佔據了整個三層樓高度的寬闊空間,整個被紅色地毯、白色牆面、鍍金的雕飾、光輝和氛圍所充滿。
在樓梯的裝飾中隱含著《司法》、《智慧》、《忠誠》、《公正》和其他的寓意,象徵著俄羅斯國家強盛和繁榮的意義。
大理石台階通向正廳,可在那裡進行皇家接見、隆重盛典和宮廷慶祝活動。
彼得大廳 (也叫做〝御座小廳〞或〝小金鑾殿〞) ,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於1833年由孟非爾朗所建,1838年經斯塔索夫改建,它是小型會見的場所。
在御座後方的那幅畫—彼得大帝和米涅爾娃古羅馬智慧女神,是義大利畫家伊可巴阿米可尼的作品。覆蓋大廳牆壁的深紅色里昂天鵝絨,精緻的繡上了銀色的雙頭鷹。
徽章大廳,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尺,是行宮中的大廳之一,也是在大火之後由斯塔索夫在修復宮殿的過程之中建造的。
如果彼得廳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帝國的開創者的話,那麼徽章大廳則是敘述關於俄羅斯的國家制度。
在吊燈的底板上,即裝飾有俄羅斯省的徽章,大廳入口牆角的雕塑組像裡面,士兵拿的槍桿上,也看得到19世紀的省徽。
御座大廳(也叫做〝喬治大廳〞或〝大金鑾殿〞),這個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是1795年由克瓦楞基所建,1843年也經斯塔索夫改建,基本上保留了火災之前裝飾的和諧比例,也結合了兩個不同時代建築師的建構理念。
王座後面的牆上安有一幅常勝將軍喬治的淺浮雕,大廳就以他為名。
1812年戰爭走廊,是冬宮最著名的紀念裝飾廳之一,它是按照聖彼得堡的帝國風格建築師卡爾羅西的設計建造的。
這個走廊的縱向掛有五排 329 幅將軍半身畫像,是為了紀念 1812 年衛國戰爭和 1813~1814 年俄羅斯遠征軍的軍事將領。
在一端的牆面上,有一幅亞歷山大騎馬的畫像,是由德國寫生畫家弗朗茨所繪。
亞歷山大大廳,是獻給亞歷山大一世的,由歷史主義的建築師博留洛夫在火災後冬宮的修復過程中建造。
他在裝修中結合《哥德式》的扇形拱門和《拜占廷》風格的傾斜圓頂、裝飾細柱,牆面的裝飾中也放上了 1812 年衛國戰爭和 1813~1814 年俄羅斯遠征軍著名事蹟的浮雕。
< 拉菲爾敞廊 >
在宮中的許多個展覽廳裡,分別安置有15~18世紀及 19~20 世紀法國的藝術展品,當法國產生了確定歐洲藝術生命革新流派的時候,一件件世界藝術的精華展現在我們眼前,經由陳列和介紹,讓我們有機會去瞭解大師們的作品。
參觀中發現,每一個展覽廳內的某一角,都有一張椅子坐著一位女館員隨時注意著展廳內的狀況,如果有人好奇去觸摸展品、逾越參觀線或者在不許拍照的房間內拍照,她們必定立刻出面制止。
聽說她們之中有退休的科學家、歷史學家、醫生.... 她們喜愛藝術,也熟知這些藝術品的美,即便在休息日,也會想回到博物館,搬張椅子坐在廳內的一角或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旁邊。
看起來她們大部分都有點年紀了,但是讓我覺得,藝術品的薰陶已經融入了這些守護者的氣質,她們寧可從大老遠跑來館內靜靜的坐著,而不讓自己像個老女人那樣,只是在家中碎碎唸或養貓。她們守護著這些國家寶貴的藝術資產,雖然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嚴肅、冷漠、沒有笑容的臉龐,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她們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和自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