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霧朦朦之中,我們來到了位於湘江畔岳麓山下的「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1.jpg

 

「岳麓書院」與河南「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及江西「白鹿洞書院」並稱宋代四大書院。北宋開寶九年 ( 西元976 ) 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元、明、清在此相沿辦學,清光緒二十九年 ( 西元1903 ) 改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歷史已逾千年。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一脈相承,被學者譽為罕見的「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2.jpg

 

千年學府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宋祥符八年 ( 西元1015 ) 真宗賜〝岳麓書院〞扁額。張栻、朱熹、王陽明等思想家曾來院講學,書院對湖湘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建築物多為明清遺留之結構,抗日戰爭時期,部分被毀,院內仍保有大量碑刻匾額,然損毀部分已於1981年之後漸漸修復。

 

岳麓書院3.jpg

 

書院大門創建於宋,曾稱〝中門〞,歷經多次的毀損重建,現存大門於清同治七年 ( 西元1868 ) 徹底新建。〝岳麓書院〞匾額為北宋祥符八年 ( 西元1015 ) 宋真宗越恒召見山長周式時所賜,懸掛於大門正上方,並賜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

 

岳麓書院4.jpg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楹聯為清代院長袁名曜所撰。

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出自《論語˙泰伯》,源出經典,道出了岳麓書院英材輩出的歷史事實。

 

岳麓書院5.jpg

  

岳麓書院6.jpg

  

〝赫曦〞指日出光明炎盛之意。係宋代理學家朱熹所命名,曾於明嘉靖七年 ( 西元1528 ) 建亭於岳麓山頂,後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 ( 西元1790 ) 院長羅典建前台於現址,道光六年 ( 西元1821 ) 院長歐陽厚均改稱前台為〝赫曦台〞,有紀念之意。清同治七年 ( 西元1868 ) 重修。

 

台內兩壁存〝福、壽〞二字,相傳為清嘉慶十三年 ( 西元1807 ) 羅典重赴鹿鳴宴時 ( 古代科舉考試後地方長官宴請考官及中試學生稱之為鹿鳴宴 ),有一道人用掃帚蘸黃泥所書,曾傳為〝仙跡〞。〝福〞字為羅典所書。

 

岳麓書院7.jpg

  

導遊說道:「去摸摸字會帶來福氣喔!」

有誰不想要福氣〞呀?  話雖無稽,兩位美女仍然趕緊過去摸了好久.....

每個來的人都摸一把,難怪白牆成了這付模樣。

 

講堂始建於宋代,曾名「靜一堂」,後稱「忠孝廉節堂」,是書院山長聚眾講學之處。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再經同治七年 ( 西元1868 ) 大修後的結構,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

 

岳麓書院8.jpg

  

正中設立講台,後為屏風,上書張栻的《岳麓書院記》。

 

岳麓書院9.jpg

  

堂內〝忠孝廉節〞四字為宋乾道三年 ( 西元1167 ) 朱熹來書院講學時手書石刻。〝整齊〞〝嚴肅〞是歷任院長所書。

 

屏風上方高懸「學達性天」、「道南正脈」兩塊御匾。

 

岳麓書院10.jpg

「道南正脈」匾為乾隆九年 ( 西元1744 ) 御書

 

岳麓書院11.jpg

「學達性天」匾為康熙二十六年 ( 西元1687 ) 御書

 

堂前所懸「實事求是」匾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所撰校訓。

 

岳麓書院12.jpg

  

「御書樓」即藏書樓,是我國古代書院集講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主要場所。

 

岳麓書院13.jpg

 

岳麓書院創建之始即在講堂後建有書樓,宋真宗皇帝賜書後更名「御書閣」,元明亦稱「尊經閣」。至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巡撫丁思孔從朝廷請得〝十三經〞〝二十一史〞等書籍,建「御書樓」於今址。今天的御書樓仍然作為古籍圖書館供書院教研人員及學生使用,藏書數量已逾五萬冊。

 

岳麓書院14.jpg

 

中國書院多建在山清水秀之處,岳麓書院也不例外。四周古木參天,院內種植花木,亭台樓閣,環境清幽典雅。

 

岳麓書院15.jpg

汲泉亭

 

岳麓書院16.jpg

  

學院雖幾經變革,多次易名,但始終為湖南最高學府,原書院院舍始終保持未變。今日的「湖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岳麓書院17.jpg

  

走過校園講堂迴廊,在輕風之間,似乎能感受到昔日學者們講學辯證的身影及那朗朗的讀書聲

 

岳麓書院18.jpg

  

離開了「岳麓書院」我們之於她只不過是瞬間的過客而已,而如此弦歌不絕的千年學府仍安靜的繼續寫著她的歷史.....

 ( 部分文史資料參考導覽手冊及導遊口述 )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