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0.04

午餐後,續往〝黃河遊覽區〞

這幾乎是每一個來河南鄭州的旅遊團都會來走走看看的地方。

一把泥土塑成了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黃河〞這條孕育炎黃子孫、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喇山,一路流經9省5764公里,淘不盡的滾滾黃沙,最後往東注入渤海。

〝一碗河水半碗沙〞,每年黃河泥沙為出海口的山東省帶來的新增土地,約有22萬畝(22億噸)。這也是俗語說〝跳到黃河也洗不清〞的原因吧!

四年三決口,百年三氾濫,河床每年增高10公分,也為流域周邊的人們和土地帶來災害。

氣墊船

為了讓人能近距離的接觸黃河,景區準備了數艘的氣墊船載送遊客,這種以風力推進的載具,無論水面、淺灘、沼澤甚至旱地都能無礙行駛,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難得的搭乘經驗。有句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看來今天大夥的心願總算了啦!!

氣墊船

氣墊船

登船坐定之後,引擎啟動,只見充氣後的船底橡膠氣墊逐漸鼓了起來,船尾的兩具推進風扇快速的轉動,將船身以飄浮的狀態由沙地移入水中,開始了這段航程。

氣墊船

氣墊船駕駛

氣墊船逆流而上,經中、下游分界碑〝桃花峪〞,遊河區屬黃河的中下游,亦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並可看到〝漢霸二王城〞,這就是劉邦和項羽平分天下的古戰場,也是象棋盤中〝楚河、漢界〞的由來處。

氣墊船

氣墊船

船上有一位美麗的導覽員為大家一路解說介紹,雖然手持麥克風,但是巨大的引擎聲音幾乎將她的聲音蓋過,然瑕不掩瑜,美麗可愛的導覽員可是大大的吸引了大夥兒的目光和相機的焦點。

河中泥沙淤積嚴重,造成了危機四伏的暗灘和淺灘,這也是『黃河自古難行船』的主要原因。

由鄭州到焦作橫跨此段黃河的高壓電鐵塔,有13支塔基往下打了82公尺,仍未打到黃河的原始河床,可見河底全是泥沙。

目前高壓電塔基樁又被泥沙吞進大半,可見淤積之驚人。

黃河高壓電鐵塔

目前唯有氣墊船可行駛於黃河中央的沙洲。我們中途在沙州上停留拍照,遠眺跨河的鄭州到焦作高壓電塔和高速公路大橋。

黃河沙州

黃河鐵路橋

在沙洲上也存在一些如沙灘車、騎馬的小型商業活動。

黃河沙州

黃河沙州

 

黃河沙州

 

我們現在漫步於這座百年大橋是〝鄭州黃河第一鐵路橋〞,興建於公元1903年9月(清光緒二十九年),1906年4月通車,工程造價265萬兩。橋長3150公尺,102孔,是中國第一座橫跨南北的鋼體結構鐵路大橋。

鄭州黃河第一鐵路橋

1958年7月遇黃河大洪水,同年搶修新建京廣鐵路黃河大橋。

鄭州黃河第一鐵路橋

為防止老橋阻水,以利防洪,1987年7月拆除老橋上部鋼樑,現存南端5孔,160公尺橋墩,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橋旁並為其立有碑牌,以為紀念。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遺址橋上可遠眺106公尺高的炎黃二帝頭像。

 

 

由於手中的資料不足,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的部分,唯有採用〝維基〞與〝百度〞的說明來補足。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上。背依邙山,面向黃河。塑像占地2816平方公尺,塑像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像整體高106公尺,其中山高55公尺,像高51公尺。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

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仁民是該塑像建設的直接推動者,塑像總設計師為吳樹華,由海內外華人捐款和政府投資及招商引資共計人民幣1.8億元,歷時二十年於2007年建成。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興建時程大致如下:

1987年10月15日,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仁民先生在黃河遊覽區主持了建造炎黃二帝巨塑的新聞發布會,以〝面朝黃河、心向北京〞之姿,向全球華人發出捐資倡議。

1991年9月12日,炎黃巨塑舉行奠基儀式。奠基3年後,炎黃二帝巨像基礎工程於1994年9月開工,但由於資金經常不足,不得不需從民間及海外集資,工程斷斷續續修了20年才完工。

2007年4月18日,終於炎黃二帝塑像舉行了落成典禮。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明天中午我們就要搭機返家了,明早還有一些簡單的市區活動,不再記錄。

此次河南、陝西之旅到此算是告一段落。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