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9.1
飛抵黃山市...
住進黃山市屯溪的 國際大酒店
酒店前就是小時後課本上曾經讀到的新安江
出了酒店左轉 看到了一間教會
這是在大陸第一次看到教會耶~
心情是既新奇又興奮 可惜未能入內參觀
酒店前有一塊刊板 寫著 鄧小平的話 -- 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自改革開放以後 大陸在許多方面做了有計劃且積極的建設
由於人民逐漸接觸到外界的新事務 激起了更多的需求和慾望
這些需求和慾望 匯聚成一股強大的進步力量 造成了今天不一樣的中國
2001.9.2
將原有笨重的行李箱 換成輕便的登山背包 出發往黃山....
黃山古稱黟(音衣)山 在唐玄宗時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修道成仙 才改名為黃山
被譽為「中國山岳之最」的黃山 在中國歷史上 於藝術和文學領域中擁有極高聲譽
今日 它依然吸引著遊客 詩人 畫家及攝影師前來探訪尋幽
黃山 以其險峻的花崗岩山峰以及雲海景致名聞遐邇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贊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我們先乘車上山 後搭乘云谷索道 自云谷站到白鵝嶺站 全長約 2703 米
我們首先拜訪始信峰 一路經過連理松 黃山松 到 夢筆生花 筆架峯...
今天的雲霧濃厚 觀景拍照都必須要搶時間
午後 雲霧漸開... 過了排雲亭
瞬間 豁然開朗 飛來石 猴子觀海... 均清楚的現在眼前
一路沿山路 崚線 上上下下
雖然流了一身汗 但是清新涼快的山風 習習 吹來 很快的衣服又恢復了乾爽
雄踞皖南的黃山 以奇松 怪石 雲海及溫泉四絕稱著
其雄 秀 峻 險 兼得天下名山之勝
「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奇松 由於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自然氣候影響 樹形奇異 生命頑強
黃山怪石 怪在肖形巧似 星羅棋布 千姿百態
黃山雲海 波濤起伏 峰島浮沉 瞬息萬變
黃山溫泉 長年不竭 清澈甘醇
這四絕早已蜚聲中外 令人嚮往
經過的路徑 下面都是懸空的...
黃山岩體受到地殼內力抬升和外界風雨冰雪侵蝕的作用 使它沿垂直斷裂長期崩落風化
一方面形成了眾多的懸崖峭壁和奇峰異谷 一方面使其中規模較小者風化成石林、石柱或石蛋
因此 境內峰林石柱 雄偉壯觀 怪石遍布 千姿百態 構成了黃山地貌景觀的最大特色
走過之後 才發現我們剛剛腳下的每一步都是空的
2001.9.3
黃山日出...
清晨4點半起床 來到觀景台已是人山人海 黑鴉鴉一片
其實昨天已看好了位置 就是千禧之鐘 果真不錯...
5點44分 (光明頂氣象站推測) 一到 太陽跳出來的一剎那
四周一片歡呼聲 有一香港團更唱起了讚美的詩歌
從西海飯店步行經飛來石 光明頂到百步雲梯
沿途處處是美景 美不勝收 殺掉了大家不少的底片
繼續攀蓮花峯 經八百級的蓮花階到達玉屏峯
峯上的玉屏樓原名文殊院 有天上人家之稱
在此觀賞黃山代表松 -- 迎客松 送客松 陪客松
並可觀看天都峯上的 松鼠跳天都 等奇石奇景
一路經光明頂氣象站 海心亭 睡象石
不到光明頂 不見黃山景 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 海拔1860公尺
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 現在其遺址上建有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
因為這里高曠開闊 日光照射久長 故名光明頂
頂上平坦而高曠 可觀東海奇景 西海群峰 煉丹 天都 蓮花 玉屏 鰲魚諸峰盡收眼底
走完了光明頂 循路下山到玉屏站
搭乘玉屏索道纜車下山 全長 2186 公尺
到了山下的 慈光閣站 黃山之行 算是告一段落
雖然只參觀了其中的兩個景區 但 心中已經驚嘆造物主的神奇
此行飽覽了中國山水畫真實的美景 原來黃山就是國畫的真實對應
一路走來 黃山也對每一位遊人的腳程和腳力 做了考驗
四季的變化 雪雨雲霧 帶給黃山各種不同的面貌
也帶給遊人不同的感受
如果有機會 還會再回來的...
< 後記: >
黃山素有“中國第一奇山”之譽
山脈延綿250公里 呈東北—西南走向 千米以上高峰有 77 座
三十六大峰 巍峨峻峭 三十六小峰 崢嶸秀麗
“蓮花” “光明頂” “天都”三大主峰 均海拔 1800 公尺以上
鼎足而三稱為 "三天子 都 " 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
天都峰位於玉屏峰南 相距一公里
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之處 海拔 1830 公尺
上天都之路極為險峻
從天都峰麓至峰頂 必須手攀石欄 鐵索
走完一段陡峻奇險的“天梯” 跨過天橋來到“鯽魚背”
鯽魚背是一段隆起的峰崗 純石無土 長約十餘米 寬僅一公尺 兩側萬丈深淵 十分險峻
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 海拔 1873 公尺 為黃山絕頂
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 位於黃山中部 巍峨峭拔 氣勢雄偉
這裡主峰高聳其中 周圍群峰簇擁 形如一朵初綻的蓮花仰天怒放 故有此名
登山道路只有一條 名蓮花埂 長 1 公里餘 景色十分秀麗
1990年 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