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王文華的一篇文章中說

我們這些出過國留過學的人,都很假仙。

也只不過在國外待了幾年,回到台灣後,卻喜歡用舶來品。

我們都有一種成見,只要包裝上有英文或日文,品質一定較好。

還會說花多一點錢沒關係,我們重視「生活品味」。

對於沒有包裝紙的東西,我們當然會追查它的身世來源。

蘋果,要吃日本的。梨,要吃韓國的。牛奶,要喝紐西蘭的。巧克力,要吃法國的。

我對自己這樣的行為一直不以為意,你說我臭屁我不在意,反正我是雅痞。

一直到我學了「食物里程」的觀念,才恍然大悟。


『食物里程』是指食物從生產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運送距離。

同樣吃一顆蘋果,如果你選擇從千里而來,經過飛機、火車、貨車的長途運送到你家附近超市的蘋果,所製造的碳足跡,遠大於你吃一顆附近農民所種的蘋果。

愈來愈多人響應『吃在地、吃當季』,因為吃在地食物就可以減少食物長程傳送所排放的污染,吃當季則可以減少過季食物為了保鮮所需的冷藏耗能。

422 地球日即將來臨,暖化卻日益嚴重,數據顯示,全球每人每年平均排碳量五噸,而台灣每人每年排碳卻高達十二噸。為減碳抗暖化,慈濟 4/17 發起『疼惜大地,力行減碳三三三』行動,呼籲民眾力行九種減碳生活方式,飲食方面包括吃素少肉吃低碳里程食物不浪費,節能方面包括少開車多騎單車搭大眾運輸工具,以及省水省電節紙,少消費部分則建議不追求流行延續物命不使用一次性物品

慈濟表示,這九種方式濃縮了慈濟志工多年來力行減碳的經驗,每一方式雖然都是小小動作,但集合眾人之力卻能造成巨大效應,以不浪費食物為例,台灣一天廚餘高達 1500 噸,全民若能更愛物惜物,必能延緩暖化、糧荒危機。

中研院氣候變遷所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研究顯示, 20 世紀全球增溫 0.6 度,台灣卻增溫 1.1 度,將近兩倍, 21 世紀預測增溫為 1.8 度至 4 度,恐造成旱災缺水數十物種滅絕等危機,台灣有必要更謹慎面對

 

國內有愈來愈多企業家投入減碳、綠化:

味全董事長魏應充也呼應地球暖化的議題,隨身攜帶環保筷、水瓶、手帕並積極推動減碳節能。

台達電是國內最早致力於環保節能產業的科技公司,執行長海俊英說,台達電在南科的綠建築安裝自家的太陽能轉換器、太陽能電池板等,去年發揮強大的節能效果,一年省水五成,節電四成,去年省下 70000 度電力。

面板廠龍頭友達去年省電成效相當於為地球造林約 1200 座足球場,節水則省下了 1/5 個石門水庫的水量,成效驚人。友達今年更啟動『綠色承諾』計劃,在五個廠區綠化,累積已種植 100000 棵樹,今年目標再種 10000 棵樹。董事長李焜耀說,全球有 43000 名員工,只要日常生活中人人能節碳,效果將相當驚人。

國外統計,運送葡萄從智利到美國的雜貨店,至少要長途跋涉六千多哩。英國統計,用進口的食材做一餐飯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用本地食材的 650 倍。全球貿易化後,美國農業部統計,食物旅程較 20 年前又多了25% 。美英都發起不要吃百哩外的食物。

五二O總統就職國宴,漢來飯店宣佈,食材將以在地當季為主。環保團體表示這種安排符合全球『吃在地、吃當季』的風潮,也要求總統當選人馬英久應公佈國宴的食物里程,並宣示『吃在地、吃當季、支持本土農民』的決心。

『吃在地、吃當季』強調的是減少食物運送即可減少包括交通運輸、冷藏、包裝製造產生的二氧化碳及污染。

 

從農場到餐桌 (from farm to table)

全球暖化加上缺糧危機,一個小小的食物選擇也成為抗暖化的關鍵。

『愛台灣、愛地球』,就讓我們從選擇食物做起吧!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