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有關『慢食』的精闢對話

希望這篇文能帶給大家一點什麼.......

 

慢食。在地的尚青.jpg

  

『慢食』是什麼?

名作家韓良露和營養師徐仲有相同的觀點:

慢食是一種態度,重新思考、認真對待人與土地、自然的關係。

慢食主義要求食物必須 GoodCleanFair ( 優質、純淨、公平)

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都能集體影響我們身處的土地。

 

十九世紀法國美食作家薩瓦蘭主張:

『人民飲食的方式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現在則流行這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

看你吃什麼,就知道你是怎樣個人。

 

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慢食』就是『慢慢吃』

慢食協會創辦人卡羅佩屈尼說,是『Slow Food』,不是『Slow Eat 』。

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連食物種植、生產、取得的過程都不追求快速,

提供另一種不同於速食產業的思考模式。

 

作家韓良露認為慢食有幾個定義:時間、時令、時代、時空。

這四個核心,是我們思考『慢食是什麼』的座標。

慢食的核心精神是慢慢享受身邊的一切,

代表你與人以及食物之間,有了交流的閒心。

 

營養師徐仲也表示說:

『慢食並不是要你花四小時吃頓飯,而是請你改變生活態度,好好享受。』 

 

『食物是了解當地文化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把鑰匙』

所以,慢食協會也強調『由食物入手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的觀念。

 

韓良露表示:慢食運動源自於義大利。

義大利飲食的靈魂在『風土』,很重視不同土地種出來的食物原味。

不像法國那麼『米其林』精神,重視飲食的工藝技術。

 

義大利人做披薩、義大利麵、燉肉用的是不同種類的番茄。

義大利原本有十幾種番茄,

因為有些不好種、不好賣的品種,已漸漸找不到了。

 

很多關心義大利傳統文化的人體認到,應該『慢慢的去看待食物』,

於是在這樣的文化精神上,成立了慢食協會。

 

慢食運動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社會運動的實踐力,

去挽救、支援式微的飲食文化。

協助農民去試種失傳的作物

 

『要在台灣講慢食絕對不是全盤學習義大利,否則看不到我們的傳統,

也沒有尊重這個時代、土地的特色。』韓良露如是說。

台灣很多的食材都瀕臨絕種了。

豆類、蔬菜、黑毛豬 ......

 

作物不斷有新品種出現,要找回失去的那一塊,是個大挑戰。

最重要的是教育消費者,所謂的『正確的消費者』是需要知識的。

如果你總是到大賣場購買基因改造、破壞雨林的食物,

你以為自己沒有參與全球化的破壞行動嗎?

其實你已經投票支持那些事情了!!

 

( You vote what you buy 你買什麼就等於投它一票 )

不是嗎?

 

不了解很多人可以下手買幾萬元的名牌包,一個蛋貴了三塊就不買。

我們吃的任何東西,都應該想想是誰在種? 誰在賣? 誰在買?

是不是應該支持我們的農業生產者?

如果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會意識到之後的整體影響。

 

韓良露指出

東方文化的核心本就將飲食看重為『土地、人的身體、自然界總合性的學問』

慢食,不只是慢慢吃,

還要在每一口咀嚼中想到食物牽連的土地以及整個地球。

 

讓我們在享用每一樣食物的時候都能存有一份感謝的心

感謝這塊美麗的土地 ........

感謝每一位生產者 ........

感謝提供我們食物在流程中的每一位貢獻者 .......

 

台灣慢食協會 http://www.slowfood.com.tw/

慢食協會 http://www.slowfood.com./

義大利慢食大學 http://www.unisg.it/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