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久聞高雄縣和屏東縣交界處有一個雲南村,有好吃的雲南米干、豌豆粉和米線,周六妹妹說起要去嚐一嚐,於是擇日不如撞日,兩家人一部車說走就走直接殺到屏東。

我們由國道 10 號上接國道3號,過了斜張橋後在里港交流道下,沿台 3 線進入里港,過了橫跨荖濃溪的里港大橋到達土庫,當在右側看到台糖加油站時,右轉進入屏 10 縣道,這一條應該就是東榮巷吧!!會經過一家『信望愛育幼院』,再走到底 T 字路口右轉即進入了土庫村的『信國社區』,這裡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DSC00072_2.jpg

土庫村位於省道台三線旁,里港大橋北面,所轄包括土庫、南興(舊名一組)、北安(昔稱22)、林子頭(今之東榮巷)、信國、定遠等六個部落,合稱為土庫村。於民國54年間,滇緬義胞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安置定居於信國、定遠兩村落。

( 滇緬義胞村,分散成四個村落,其中精忠、成功兩個新村隸屬美濃鎮行政區,而信國與定遠二個新村則劃入屏東縣里港鄉管轄。)

這裡聚集了當年國共內戰從大陸撤退進入滇緬區域、而後輾轉受安置來台的游擊軍。撤退來台後,有一批被分配到屏東的信國和定遠社區,他們之中有許多人與滇緬少數民族婦女結婚,攜家帶眷,來到屏東荖濃溪對岸的河灘地,安居落戶,開始了與這片貧瘠砂石地共生的生活。他們在不毛之地開墾,因為文化及語言的隔閡生活的非常辛苦,移墾初期與鄰近的村落還時有衝突。

DSC00073_2.jpg

我們來到這家『蘇家小吃』是進社區的第一家飲食店,雖然沒有美美的裝潢,但大門口的蝴蝶蘭和兩排開滿了刺梅的花圃,歡迎著所有的客人。

鳳梨田

旁邊的鳳梨田,結滿了新生的鳳梨,我知道,至今仍舊有許多人只知吃鳳梨而不知道鳳梨是怎麼長出來的? 所以特別拍張照片秀它一下,這樣一來應該就明瞭了吧?

已經過了午餐時間,進了門坐定之後,很快的點了『牛肉米線』、『涼拌米線』、『酸肉』、『涼拌生木瓜絲』和『滇式小菜』。

首先上桌的主角『米線』,Q 彈滑順,口感極好,濃郁的湯頭配上兩塊軟硬適中帶筋的紅燒牛肉,讓這碗『牛肉米線』有不錯的表現。 

牛肉米線-6.jpg

『涼拌米線』同樣的米線,但口味偏酸,可加辣,絕對是夏天最好的選擇。因為好吃,所以忘記留下它的身影。

『酸肉』顧名思義就是酸的肉腸吧!味道不鹹,微酸,有辣與不辣之分。

酸肉_2.jpg

  『涼拌生木瓜絲』是熱門的小菜,好吃爽口,對喜愛南洋美食的人肯定喜歡。 

生木瓜絲_2.jpg

『滇式小菜』類似一般的滷菜,只是他們淋上的醬汁不太相同,恕我嘴鈍吃不太出來。

小菜_2.jpg

原來特別要來一試其『豌豆粉』的,可惜已經賣完了,且只有周六、日才限量供應,老闆要我們下回來之前務必先打電話預定。不過這一餐吃的很開心.....

餐後和略微帶有口音的老闆閒聊,他說中壢龍崗『忠貞新村』和『清境農場』都是當時一起來到台灣的滇緬邊境雲南同胞,除了顧及現實環境之外,也都儘量保有原來的飲食風味和習慣。由於當年雲南反共救國軍有許多人員轉進東南亞,因此在吸收當地飲食文化後,許多小吃就深受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如泰國的酸辣口味和涼拌的方式,再融合原有的雲南口味,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一開始原本是為了要滿足自己人的思鄉之情,而後因著國人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元,即便是客家人、閩南人或是其他族群也都漸漸能接受這些獨具雲南特色的小吃。

 

信國社區

填飽了肚子,沿高屏99線道走進『信國社區』,村內有活動中心與小型社區公園,還有一間信國國小,房屋與街道有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圍牆分隔,社區內有許多精神標語,而最吸引我們的是繪在牆面上的『雲南18怪』順口溜。 

DSC00109_2.jpg

路的兩旁都是住家平房,有的大門深鎖,有的幾近荒廢,感覺上人口不多,只見幾個青少年在國小內打球,幾位老人家安靜的坐在屋前的簷下,邊抽著煙管邊好奇的看著我們這群外地的來客。除了孩子們的嬉鬧聲外,午後的社區是寧靜的、沉默的,幾乎沒有聲音。

牆上手繪雲南18怪_2.jpg

目前來台的第一代逐漸凋零,年輕的一代是不是能以滇緬文化為資源,讓人看見社區多元的文化景觀?其實是令人期待的!!

DSC00112_2.jpg

公園內的幾棵『小葉欖仁』,開始吐出新芽,為樸實的社區帶來一絲新意。

離開了『信國社區』,我們沿著土庫河堤續往前走.....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