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1.16

早上安排攀登馬那邦山

也是我們此行的重頭戲

 

馬那邦山1.jpg

  

馬那邦山海拔 1406 公尺

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和泰安鄉的交界

稜線東接細道邦山     東北接司馬限山     南接大克山

此山早期稱呼為「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 Manapan 的譯音

後經苗栗縣馬那邦山觀光產業協會正名為「馬那邦山」

 

馬那邦山2.jpg

  

在山頂可遠眺大霸尖山至雪山之間的聖稜線  視野極佳

該山根據 2006 年的紀錄是名列台灣第 37 座小百岳

 

馬那邦山3.jpg

  

一大早我們由度假村搭乘九人座箱型車前往登山口

計劃走北線即由上湖桂竹林叉路口古戰場石門三角點(海拔1406 米)

小車一路彎道上爬

只見遠處煙嵐流泄其間

景觀越來越美

 

馬那邦山4.jpg

 

在登山口領隊介紹了概況及應注意事項後開始攀爬

一路幾乎都是陡升坡

大夥兒興致高昂的不斷前進

 

馬那邦山5.jpg

  

馬那邦山6.jpg

  

到了古戰場紀念碑已有人開始飆汗

並且開始剝洋蔥了 ( 脫衣服 )

馬那邦山7.jpg

 

隊伍的間距也逐漸拉開

在此稍事休息喘口氣

 

馬那邦山8.jpg

 

抗日戰場遺址  1895 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

日本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日軍登陸台灣之後

從北到南鎮壓台灣守軍和各地義軍反抗

馬那邦山曾發生兩次原住民抗日戰役

泰雅族人奮勇殺敵

但難敵日軍猛烈砲火 死傷慘重

日人為悼念在山區戰死的日軍

便設立一紀念碑弔忠魂

 

馬那邦山9.jpg

 

之後於民國 73 年重新修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供人憑弔這段血淚史

走到日軍軍營遺址草坪營區

是一平坦地形可以再次休息

 

馬那邦山10.jpg

 

日本佔領台灣之後

為鎮壓各地的武裝抵抗

以大量武力配置精良武器

並在各處擇設重要軍營基地

以期圍堵並防範監控原住民的動靜

 

1902 年的抗日事件裡

由於石門天險導致兵力耗損

日軍大量運送火砲囤積於草坪營區裡

 

如今已不見昔日的營舍

只有溫暖的陽光和欣欣向榮的樹苗

路旁一棵棵高大的櫸木吸引大家的目光

也讓我不自覺的停下腳步端看許久

帶回它的倩影是一定要的啦

 

馬那邦山11.jpg

 

由於氣候及環境條件造就了馬那邦山優美而豐富的林相

整齊有致的杉木林、櫸木林讓馬那邦有優美的四季風情

自上湖登山口至三角點

沿途有著茂密的天然林

以常綠闊葉樹木為主

其間還點綴著紅葉植物

有青楓、楓香、山漆等

一到秋天便呈現繽紛景致

 

「石門」是兩塊巨石間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走道

此天險曾讓日軍吃過苦頭

 

馬那邦山12.jpg

 

它是由火山活動和板塊碰撞擠壓的造山運動所形成

在地殼的抬升過程中  比較鬆碎的岩層受到不均勻應力影響

就產生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

類似「石門」的垂直節理就是微小的裂縫在雨水長時間的侵蝕下逐漸擴大形成的

在看到「徐慶榮紀念碑」之後  轉個彎山頂就在眼前囉

 

馬那邦山13.jpg

 

終於全數的隊員都安全登頂

 

馬那邦山14.jpg

 

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馬那邦山標示牌及兩塊斷裂的紀念碑

 

馬那邦山15.jpg

 

 

 

 

 

馬那邦山16.jpg

 

遠眺雲霧繚繞的大霸尖山、雪山

俯瞰曲折蜿蜒的溪谷

 

馬那邦山17.jpg

 

馬那邦山18.jpg

 

那脫離塵俗的秀麗的景色盡入眼簾

站在山頂制高點可清楚俯瞰大安溪流域

 

馬那邦山19.jpg

 

全長 96 公里的大安溪發源於雪山山脈海拔 3492 公尺的大霸尖山

這一條重要的溪流將台灣一分為二

以北為溫帶中國型氣候

以南為副熱帶氣候

其流域面積可達 785 平方公里

最後注入台灣海峽

 

在三角點旁看到了這美麗但不能碰的小傢伙

不畏山頂的寒風努力的向上爬著

 

馬那邦山20.jpg

 

日後也是一隻美麗的蛾類喔

還有漂亮的山杜鵑和帝王葵

 

馬那邦山21.jpg

 

也正迎著陽光努力綻放著 

帶著愉悅的心情下山了

路旁是一處處的柑橘園和李子園

 

馬那邦山22.jpg

  

馬那邦山23.jpg

 

茂盛的柑橘樹結實壘壘

光禿的李樹開始長出花芽

此情此景叫女孩子們那裡忍受的住

驚嘆聲和快門聲此起彼落

快樂的不得了

 

馬那邦山24.jpg

 

 到了山下停車場搭上原車前往大湖

不為別的     採草莓去囉......

  

arrow
arrow

    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