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6
早上安排攀登「馬那邦山」
也是我們此行的重頭戲
「馬那邦山」海拔 1406 公尺
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和泰安鄉的交界
稜線東接細道邦山 東北接司馬限山 南接大克山
此山早期稱呼為「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 Manapan 的譯音
後經苗栗縣馬那邦山觀光產業協會正名為「馬那邦山」
在山頂可遠眺大霸尖山至雪山之間的聖稜線 視野極佳
該山根據 2006 年的紀錄是名列台灣第 37 座小百岳
一大早我們由度假村搭乘九人座箱型車前往登山口
計劃走北線即由上湖桂竹林→叉路口→古戰場→石門→三角點(海拔1406 米)
小車一路彎道上爬
只見遠處煙嵐流泄其間
景觀越來越美
在登山口領隊介紹了概況及應注意事項後開始攀爬
一路幾乎都是陡升坡
大夥兒興致高昂的不斷前進
到了古戰場紀念碑已有人開始飆汗
並且開始剝洋蔥了 ( 脫衣服 )
隊伍的間距也逐漸拉開
在此稍事休息喘口氣
抗日戰場遺址─ 1895 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
日本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日軍登陸台灣之後
從北到南鎮壓台灣守軍和各地義軍反抗
馬那邦山曾發生兩次原住民抗日戰役
泰雅族人奮勇殺敵
但難敵日軍猛烈砲火 死傷慘重
日人為悼念在山區戰死的日軍
便設立一紀念碑「弔忠魂」
之後於民國 73 年重新修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供人憑弔這段血淚史
走到日軍軍營遺址「草坪營區」
是一平坦地形可以再次休息
日本佔領台灣之後
為鎮壓各地的武裝抵抗
以大量武力配置精良武器
並在各處擇設重要軍營基地
以期圍堵並防範監控原住民的動靜
在 1902 年的抗日事件裡
由於「石門」天險導致兵力耗損
日軍大量運送火砲囤積於草坪營區裡
如今已不見昔日的營舍
只有溫暖的陽光和欣欣向榮的樹苗
路旁一棵棵高大的櫸木吸引大家的目光
也讓我不自覺的停下腳步端看許久
帶回它的倩影是一定要的啦
由於氣候及環境條件造就了馬那邦山優美而豐富的林相
整齊有致的杉木林、櫸木林讓馬那邦有優美的四季風情
自上湖登山口至三角點
沿途有著茂密的天然林
以常綠闊葉樹木為主
其間還點綴著紅葉植物
有青楓、楓香、山漆等
一到秋天便呈現繽紛景致
「石門」是兩塊巨石間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走道
此天險曾讓日軍吃過苦頭
它是由火山活動和板塊碰撞擠壓的造山運動所形成
在地殼的抬升過程中 比較鬆碎的岩層受到不均勻應力影響
就產生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
類似「石門」的垂直節理就是微小的裂縫在雨水長時間的侵蝕下逐漸擴大形成的
在看到「徐慶榮紀念碑」之後 轉個彎山頂就在眼前囉
終於全數的隊員都安全登頂
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馬那邦山」標示牌及兩塊斷裂的紀念碑
遠眺雲霧繚繞的大霸尖山、雪山
俯瞰曲折蜿蜒的溪谷
那脫離塵俗的秀麗的景色盡入眼簾
站在山頂制高點可清楚俯瞰大安溪流域
全長 96 公里的大安溪發源於雪山山脈海拔 3492 公尺的大霸尖山
這一條重要的溪流將台灣一分為二
以北為溫帶中國型氣候
以南為副熱帶氣候
其流域面積可達 785 平方公里
最後注入台灣海峽
在三角點旁看到了這美麗但不能碰的小傢伙
不畏山頂的寒風努力的向上爬著
日後也是一隻美麗的蛾類喔
還有漂亮的山杜鵑和帝王葵
也正迎著陽光努力綻放著
帶著愉悅的心情下山了
路旁是一處處的柑橘園和李子園
茂盛的柑橘樹結實壘壘
光禿的李樹開始長出花芽
此情此景叫女孩子們那裡忍受的住
驚嘆聲和快門聲此起彼落
快樂的不得了
到了山下停車場搭上原車前往大湖
不為別的 採草莓去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