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市內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 50 條之多,處處可見造型與長短不一的橋樑, 700 多座橋樑連結各個島嶼,船隻穿梭其間,景緻相當優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我們在市區內支流的一處泊船區登上遊船,我們將要順著建築物間的河道一路開往涅瓦河。
沿著水路前行,遊船就像在市區的巷道穿梭一般,一下轉彎,一下穿過橋樑,在窄小的水道駕駛還要注意對向的來船,導遊亞娜也一路不停的介紹周邊的景色和涅瓦河相關的史蹟。
陣陣寒風迎面吹來,讓怕冷的伙伴們一個個都躲進了船艙,留下來的就剩我們幾個咬緊牙關拍照的人。
因為,一路上有許多美麗的景致,讓拿相機的手一直閒不下來。
終於,在過了這座小橋之後,我們遊進了涅瓦河的主航道,整個視線頓時豁然開朗。
涅瓦河昔日是船艦的出入口,更是重要的軍港。
彼得保羅要塞、瓦西里島岬、導航柱、證券交易所建築、阿芙蘿拉巡洋艦、海軍學院等等,在航行中一一的經過我們眼前。
阿芙蘿拉巡洋艦是一艘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巡洋艦。該艦造於 1900 年。1917 年 11 月 7 日上午 10 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了「告俄國公民書」,在阿芙蘿拉巡洋艦上向全國廣播。隨後於晚上 9 點 45 分,由阿芙蘿拉巡洋艦向冬宮發射了第一炮,開啟了十月革命的序幕。目前已退役的阿芙蘿拉巡洋艦已成為軍艦博物館,永久地固定在涅瓦河上。該博物館除了軍艦本身外,內部還有 500 餘件與該艦歷史有關的文件和物品陳列其中。
瓦西里島是涅瓦河的三角洲裡最大的島,面積 1090 公頃。此島的東角名叫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岬,像船頭似的把涅瓦河流水截成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兩條支流。按照彼得大帝的構想,未來城市的中心部分應該是瓦里西島,彼得大帝非常喜歡阿姆斯特丹,希望新都能按照阿姆斯特丹的形式設計,島上要建設一系列的運河水渠,以排乾沼澤地上的水,雖然彼得一世的夢最後沒能落實,但他的城市建設理念成為日後聖彼得堡建城的主導思想。
19 世紀的瓦西里島上,座落著聖彼得堡的主要海港,是城市的門戶。岬角上的中心建築是交易所,行在涅瓦河上可以見到在交易所前的廣場上,佇立著兩支高聳的導航燈柱,這是海戰勝利紀念柱,柱腳上有象徵涅瓦河、沃爾霍夫河、伏爾加河以及第聶伯河的雕塑。燈柱上有三角油燈,是聖彼得堡出海港口的導航燈,目前該燈塔已經不再有照明、導航的作用,只有在慶典時才點燃。
遊船約莫一個小時的航程,帶著我們大致領略了這個通往芬蘭灣最便捷的通道,昔日的重要海港。